edu磨課師+ 茶鄉戲韻 客家風華 講師:鄭榮興 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客家系兼任教師 影音教學 中文發音 繁體中文版(2DVD)
內容說明:
【課程簡介】
開課學校/機構:國立台灣戲曲學院
課程發展年度:2016
課程類別:人文藝術_藝術
「客家戲」是臺灣的地方劇種,隨著客家人的遷徙入台,亦將具有客家特色的文化內涵帶入台灣,經由在臺灣的生根、發展,再透過戲劇的轉化,而逐步形成極具客家特色、蘊含豐富客家文化元素的「客家戲曲」。
然而,「客家戲」一詞對於民眾來說卻是最熟悉卻又陌生的,探究其原因在於缺乏具體的知識涵養。
因此,本課程將透過民眾生活中,最常見到的客家戲曲表演進入,藉由生活體驗引導學習者產生興趣後,再帶領大家穿越時空,回到客家人的茶山生活中體驗「山歌」之美,經由時代與生活形態的轉變,逐一認識各個階段的「客家戲」。
課程中除了講述外,亦包含藝師的示範、唱腔、鑼鼓的實作教學與藝師的訪談及影片欣賞等,以多元的教學方式,提供學習者兼具知識性與技能性的表演藝術課程。
【先備能力】
海內外對臺灣傳統表演藝術有興趣者,皆歡迎前來學習。
由於本課程採用由淺入深的引導式教學,因此無需具備先備知識,不論國小至研究生,亦或社會人士皆可適用,然有音樂基礎佳。
【學習目標】
認知與情意方面:
1.提供學習者對於客家戲曲有知識性的認知能力。
2.培養學習者對於客家文化與傳統藝術具有鑑賞的能力。
技能學習方面:
1.提供學習者能學會客家戲曲的演唱方法。
2.提供學習者能學會打擊客家戲曲鑼鼓。
【授課教師】
鄭榮興
任職單位
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客家系兼任教師
簡述
任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教授,財團法人慶美園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團長。曾任復興劇藝實驗學校校長及附設綜藝團團長兼歌仔戲科代理主任;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校長;文建會、新聞局、兩廳院及文化中 ?心評議委員等。研究領域為戲曲表演專題、地方戲曲、音樂分析、表演基礎訓練。著作有:《臺灣客家音樂概論》、《臺灣客家三腳採茶戲研究》、《臺灣北部客家八音研究》、《苗栗地區客家八音音樂發展史 – 由苗栗陳慶松家族的民俗曲藝探討之》、《苗栗縣客家戲曲發展史》、《客家戲基礎唱腔選》、《客家戲進階唱腔選》、《臺灣客家音樂》、《客家戲的榮興》等。獲教育部頒發「101年表揚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個人獎」(2012);客委會頒發「102年客家貢獻獎 – 終身貢獻獎」(2013);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頒發「第21屆東元獎」人文類獎 – 文化類(音樂類)獎項(2014)學歷:1. 私立東吳大學音樂學系 (62年9月~65年6月)2.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系中國音樂組 學士 (65年9月~68年6月)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 碩士 (70年9月~73年1月)4. 法國巴黎第三大學 東方語言學院 民族學博士班 (76年9月~77年5月)5. 香港新亞研究所博士。
課程內容:
001_1-1什麼是客家戲_現在哪裡看得到_.mp4
002_1-2-客家戲的辛酸史.mp4
003_1-3-中國「戲曲」特色_戲劇與戲曲的區別.mp4
004_1-4-中國「戲曲」元素-「小戲」與「大戲」的藝術內涵.mp4
005_1-5-劇種差異與分辨方式1-論說語言與聲腔.mp4
006_1-6-劇種差異與分辨方式2-從表演內容來看.mp4
007_1-7-客家戲曲藝術特色.mp4
008_1-8-客家戲曲相關展演與延伸學習資訊.mp4
009_2-1-張三郎賣茶劇目故事-從〈上山採茶〉到〈糶酒〉.mp4
010_2-2-張三郎賣茶劇目故事-由〈問卜〉到〈送金釵〉.mp4
011_2-3-訪談藝師-曾先枝的師承與學習歷程Ⅰ.mp4
012_2-4-訪談藝師-曾先枝的師承與學習歷程Ⅱ.mp4
013_2-5-三腳採茶戲欣賞-〈上山採茶〉.mp4
014_2-6-三腳採茶戲欣賞-〈問卜〉.mp4
015_2-7-延伸發展之表演-「扛茶」、「拋採茶」.mp4
016_2-8-新編小戲〈豆腐夫妻〉.mp4
017_3-1-論客家腔與調-「九腔十不調」的命意與腔調的分類.mp4
018_3-2-論客家腔與調-「三大調」的說法.mp4
019_3-3-一起來唱山歌-「山歌腔」示範教學Ⅰ.mp4
020_3-4-一起來唱山歌-「山歌腔」示範教學Ⅱ.mp4
021_3-5-一起來唱山歌-「採茶腔」示範教學.mp4
022_3-6-一起來唱山歌-「小調」【桃花開】示範教學.mp4
023_3-7-採茶小戲影片欣賞【桃花過渡】上.mp4
024_3-8-採茶小戲影片欣賞【桃花過渡】下.mp4
025_4-1-客家戲曲樂隊的編製與演進.mp4
026_4-2-山歌的成長與變化Ⅰ.mp4
027_4-3-山歌的成長與變化Ⅱ.mp4
028_4-4-胡琴的定弦與演奏風格Ⅰ.mp4
029_4-5-胡琴的定弦與演奏風格Ⅱ.mp4
030_4-6-主胡音色與演唱關係示範Ⅰ.mp4
031_4-7-主胡音色與演唱關係示範Ⅱ.mp4
032_4-8-高低韻的演唱與胡琴的托腔示範.mp4
033_5-1-戲曲鑼鼓與打擊樂的異同.mp4
034_5-2-各種鑼鼓的使用與特色.mp4
035_5-3-【十二月採茶】鑼鼓教學Ⅰ-樂器與譜字唸法介紹.mp4
036_5-4-【十二月採茶】鑼鼓教學Ⅱ-鑼鼓經唸唱與打擊.mp4
037_5-5-從【十二月採茶】鑼鼓分析看客家鑼鼓的吸收.mp4
038_5-6-從【十二月採茶】鑼鼓分析看客家鑼鼓的轉化.mp4
039_5-7-【平板】鑼鼓教學Ⅰ-鑼鼓經唸唱與運用方式.mp4
040_5-8-【平板】鑼鼓教學Ⅱ-打擊教學.mp4
041_6-1-最早將「採茶戲」帶入的民間藝師與傳承.mp4
042_6-2-著名藝師背景與養成方式.mp4
043_6-3-民間藝師訪談-黃鳳珍Ⅰ.mp4
044_6-4-民間藝師訪談-黃鳳珍Ⅱ.mp4
045_6-5-民間藝師訪談-張雪英Ⅰ.mp4
046_6-6-民間藝師訪談-張雪英Ⅱ.mp4
047_6-7-表演欣賞-〈賢女勸夫〉.mp4
048_6-8-表演欣賞-〈翟酒〉.mp4
049_7-1-大戲的形成與沉寂.mp4
050_7-2-客家大戲的再復興.mp4
051_7-3-影片欣賞Ⅰ-〈乞米養狀元〉.mp4
052_7-4-影片欣賞Ⅱ-〈婆媳風雲〉.mp4
053_7-5-「賣藥團」(「撮把戲」)的形成與意義.mp4
054_7-6-「採茶團」的賣藥生活與藥廠電台的依存關係.mp4
055_7-7-藝師訪談:張有財-談「賣藥」的那段時光Ⅰ.mp4
056_7-8-藝師訪談:張有財-談「賣藥」的那段時光Ⅱ.mp4
057_8-1-客家「外台」酬神戲表演的契機與「內台」戲之不同.mp4
058_8-2-「外台」酬神戲表演的沒落與改變.mp4
059_8-3-客家「外台」戲的「活戲」表演形式.mp4
060_8-4-「講戲先生」說戲與「外台」表演.mp4
061_8-5-現代劇場的精緻戲曲表演Ⅰ.mp4
062_8-6-現代劇場的精緻戲曲表演Ⅱ.mp4
063_8-7-影片欣賞:〈金孫緣〉.mp4
064_8-8-影片欣賞:〈霸王虞姬〉.mp4
065_9-1-客家電視台與戲曲節目的製作Ⅰ.mp4
066_9-2-客家電視台與戲曲節目的製作Ⅱ.mp4
067_9-3-客家「戲曲節目」賞析Ⅰ〈客人〉.mp4
068_9-4-客家「戲曲節目」賞析Ⅱ〈樊梨花征西〉.mp4
069_9-5-「客家戲曲」人才培育成果-苗栗客家戲曲學苑.mp4
070_9-6-「客家戲曲」人才培育成果-國立臺灣戲曲學院.mp4
071_9-7-客家戲曲的未來與展望Ⅰ.mp4
072_9-8-客家戲曲的未來與展望Ⅱ.mp4
站內搜索
購物車
熱門關鍵字
副教授
教授
林惠茹
涂妙如
莊秀美
梅興
黃能富
離職
3D就上手
東方介德
待增補
現代柯南
3D遊戲設計
BI達人養成
Chung
Jessy
Kang
MOOCs
Shih
VR實戰教學
人類的故事
方力行
水火無情
王伯華
王思齊
中國佛教史
尹順君
王榮英
日語筆記
王慧
王霈
王寶惜
王儷玲
用VR說故事
生化I
生化II
生化III
主治醫師
永續環境
艾昌明